台新藥的製藥技術
驗證案例 |APNT™奈米微粒製劑技術
APNT™增加藥物吸收量及生體可用率-以薑黃素為例

APNT™ 奈米化技術改善生體可用率在這個案例得到驗證。我們以一般市售的薑黃粉一般市場上常見的薑黃粉作為測試物質,奈米化之前的薑黃粉粒徑大約是13micron,在APNT™ 奈米化後的薑黃粉其平均粒徑減少到了234奈米,只有原來的55分之1。
以老鼠進行PK試驗檢測血中薑黃素的濃度以比較奈米化前後的薑黃粉對Cmax以及AUC的影響。試驗結果顯示,奈米化的薑黃粉可大幅增加血中的薑黃素濃度,相比未奈米化前的PK數值,Cmax提高了8.5倍;AUC提高了5倍。
APNT™幫助配方均質及安定-以APP13007為例
APP13007是APNT™ 技術的指標性示範,APNT™ 技術使APP13007的奈米懸浮滴眼液與其他市售的懸浮滴眼液相比呈現截然不同的製劑品質。


一般的懸浮滴眼液在靜置一段時間後會發生不溶的API沈澱在藥液下部(圖A、B),使得藥物無法順利、均勻地滴入眼中,故使用前需要大力搖晃使API再度均勻分散在溶液裡,噴嘴也會有藥物結塊影響藥物滴出的情形。

部份的懸浮滴眼液則是使用乳化的配方,滴眼液呈現白色混濁(圖C)。

APP13007透過APNT™ 技術使得藥物粒徑變小到200nm以下,藥物均勻分散在藥液當中,在經過一週的靜置後仍可維持良好的分散狀態(圖D)。同時APP13007的配方優勢也提供患者更好的滴眼體驗,包括使用前不需要搖晃、無滴嘴開口處結塊,滴入眼中就像水一樣,不會造成視力模糊或是藥物在眼睛表面結塊。

在室溫下長期放置的實驗(實驗條件:25°C / 40% RH)當中也可以看到APP13007製劑經過15個月的放置後粒徑分佈情形仍維持良好,並且無上下分層的現象。
APNT™改善乾粉吸入劑在肺中的分佈

這個研究使以階式撞擊取樣器(Cascade Impactor)模擬藥物粒子在肺部的分佈。我們使用了經過APNT™奈米化的fluticasone與Flutide™ 200 (Fluticasone Dry Powder Inhaler) 作為測試物質。模擬結果顯示經過APNT™奈米化的fluticasone在整體呼吸區塊的藥物分佈是Flutide™ 200 的5倍。
在氣管、主支氣管、次級支氣管以及末端支氣管和其他週邊區域的量測結果顯示APNT™奈米化的fluticasone的藥物量可達到Flutide™ 200 的7~9倍;同時這也顯示了較少藥物耗損在如喉嚨等非呼吸區域的地方。
*呼吸區域包括咽部、氣管、主支氣管、次級支氣管、末端支氣管及肺泡。